English

高中世界史教材应有古代中世纪史

2000-03-03 来源:光明日报 刘新成 我有话说

从1992年开始,我国高中世界史教学大纲中取消了古代中世纪史的内容,教材《世界历史》更名为《世界近代现代史》,起始年代初为1640年,后改为1500年前后。与此相适应,从1995年开始,历史高考也不再考古代中世纪。这事实上造成,从那以后,我国中学毕业生的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知识接近于零。因为在应试教育观念(这种观念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消失)的指导下,凡高考不考的东西,高中阶段不会补充教授。初中的世界史虽包括古代中世纪,但由于世界史课程安排在初三,许多学校为追求中考升学率,占用历史课时补习主科,世界历史的教学根本得不到保证。我们认为,这样下去除给日后的文科大学生学习世界古代中世纪史造成很大困难之外,对所有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历史素养也是非常不利的。这是因为,第一,历史是一个整体,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是其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从绝对时间来看,迄今6000年人类文明史,古代中世纪阶段占90%以上,达5500年。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看,与当今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并列的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发生和发展于古代中世纪。就社会发展阶段而言,在人类社会经历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初级)社会主义社会五个阶段中,有三个阶段存在于古代中纪纪。在当今世界仍有很大影响的佛教文明、希伯莱文明、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均起源于古代中世纪。以上说明,不学习古代中世纪史,无法形成完整的历史观。第二,随着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多元化形势的发展,全球史观,即将世界视为一个整体,将世界史规定为探讨世界一体化过程的学科的观念占居主流地位。古代中世纪的世界是世界文明由点到面,文明区以分散为主,并最终走向一体的世界。不学这一段历史,将无助于形成世界整体观念,不利于“三个面向”的教育。

据说,取消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我们认为,学生负担应该减轻,为此删削教学内容亦无不可,问题在于怎样删削。在世界历史教学中贯彻减轻学生负担的原则应在提高包括教学大纲制定者、教材编写者在内的所有教学人员的世界历史素养的基础上,采取更加宏观、更加概括地处理史实素材的办法,以适量的篇幅,浅显的文字,勾勒人类全部历史的内在规律。这不是件容易事,但却是对教育负责任的办法。用阉割历史来减轻负担是一种偷懒的办法,偷懒的后果,实则是牺牲历史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再者,删削教学内容并不等于削减课本字数。只有在应试思想指导下,按照落后的考试模式行事,学习负担才与课本的厚薄有关。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学生现在的阅读量不是太大,而是偏小,因此我们不应该一说“减负”就在课本的字数上做文章,并且为了迁就字数,不惜牺牲更重要的东西。还有人说,取消古代中世纪史体现了厚今薄古的原则。这种说法似是而非。历史学中的今与古,不完全是时间概念。能为现实服务、足以启迪今人之“古”,虽“古”尤“今”,无关紧要的琐屑小事,即使发生在昨天,也已经“作古”。以“删古存今”体现“厚今薄古”的做法是欠妥的。

总之,笔者认为在高中世界历史教学中恢复古代中世纪部分是必要的,而且如果认真组织编写,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把古代中世纪的内容加进去也是可行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